沉镭团队在2025年国际气候韧性大会(颈颁础搁贰)上组织专_x0008_题并作重要报告,探讨自然资源系统韧性与维护策略
?2025年10月26日至29日,国际气候韧性会议(iCARE)在德国慕尼黑举办。作为气候韧性研究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此次会议吸引了全球顶尖专_x0008_家参与,大家围绕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人类福祉的影响展开深入研讨。会议主题涵盖气候韧性维护、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灾害风险应对以及社会经济适应性发展。其中,9i果冻制作厂沉镭研究员在分会场15“维持自然资源系统韧性的路径与策略”中担任分会召集人和主持人,并作题为《中巴经济走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区划研究:面向气候韧性与灾害风险应对》的重要报告。团队成员李德龙助理研究员作题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报告。
?沉镭的报告聚焦中巴经济走廊(CPEC),探讨了在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实现绿色发展。报告详细阐述了该地区气候韧性与灾害风险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影响,指出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频发,使得生态系统承受巨大压力。通过分析洪水、干旱、风暴等灾害的影响,提出生态修复和绿色基础设施等应对策略,揭示了中巴经济走廊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包括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并介绍了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禀赋,强调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报告还提出了影响绿色发展的关键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灾害风险、人为污染风险、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及交通可达性等,并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了这些指标对绿色发展的具体影响。最后,沉镭提出了八种针对不同区域的绿色发展综合区划方案,涵盖生态旅游、绿色农业、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强调通过合理规划和政策支持,中巴经济走廊能够在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除沉镭的报告外,本次会议的其他专_x0008_题报告也十分精彩。德国明斯特大学的阿泽尔·哈米德·卡马尔博士从社会文化韧性视角,探讨了如何突破传统技术性框架,重新定义社会韧性;埃塞俄比亚哈拉迈亚大学的伊萨卡·阿卜杜·拉扎科·基里布博士分享了西非干旱区邦蒂奥自然保护区通过自然解决方案提升生态系统韧性的实践;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范雯博士则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的深度学习框架,用于精细森林资源调查。李德龙提出了未来史无前例水资源短缺在不同维度上的评估方案,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水资源挑战。
?此次国际气候韧性会议为全球气候韧性研究和自然资源管理领域搭建了重要交流平台,沉镭的报告不仅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展示了中国在气候韧性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其核心成果《中巴经济走廊自然资源与绿色发展图集》已于2025年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气候变化与灾害风险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正式发布。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为全球气候韧性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附件下载: